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109學年度第一學期(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開場白」 推薦書單(前半部分)

 

一、《史迪格里玆改革宣言》People, Power, and Profits─Progressive Capitalism for an Age of Discontent by Joseph E. Stiglitz 陳儀譯

二、《尋找正義》Doing Justice—A Prosecutor’s Thoughts on Crime, Punishment, and the Rule of Law by Preet Bharara 張國儀譯

三、《在夢中》Room to Dream by David Lynch and Kristine McKenna 但唐謨譯

四、《我必須獨自赴約第一線聖戰報導紀實》I Was Told to Come Alone—My Journey behind the Lines of Jihad by Souad Mekhennet 溫澤元譯

五、《巴黎左岸 1940-1950Left Bank—Art, Passion, and the Rebirth of Paris 1040-1950 by Agnes Poirier 高霈芬譯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歷史是時光的旅程(十八)──隋初執法公正的官員:趙綽

 

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統一天下,開啟了帝制中國。秦以法家思想治國,用法苛虐,民不堪命,十五載而亡。漢承秦制,盡除秦法之殘暴,漢武帝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儒學興盛。然而,律令之學仍然不衰,士人必須拜師學習,經、律兼修,經學究明事物道理,律學培養處事能力,方能步入仕途。西漢之時,張釋之與于定國都以執法平正著稱,朝廷人們都說:「張釋之為廷尉(職掌司法最高官員),天下無寃民;于定國為廷尉,民以為不寃。」而張釋之說的:「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廷尉,天下之平也。」也是稍讀國史都知悉的名言,當然也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2020年1月至6月)推薦書單

 

說明:每學期推薦十二本課外書,已行之有年,但今年情況特殊,最初推薦了兩本,即感新冠肺炎疫情愈趨嚴重,若推薦一些與身體健康無關的讀物,似非所宜。所以,放下已讀過的《亞當與夏娃的興衰》之類暫不推薦,另覓新書,也就只能隔週推薦,所以,這個學期只推薦了六本。 

一、《憤怒年代──共感怨憤、共染暴力的人類歷史新紀元》Age of Anger: A History of the Present by Pankaj Mishra,葉佳怡譯

二、《埃及的革命考古學》The Buried: An Archaeology of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by Peter Hessler 何偉,馮奕達譯

三、《巫醫、動物與我》All Things Strange and Wonderful by Dr.Reh,林小綠譯

四、《荷爾蒙──科學探險如何解密掌控我們身心的神祕物質》AROUSED: The History of Hormones and How They Control Just About Everything by Randi Hutter Epstein,張瓊懿譯

五、《心臟的故事》HEART A History by Sandeep Jauhar,陳信宏譯

六、《走路的科學》In Praise of Walking by Shane O’Mara,謝雯伃譯 

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歷史是時光的旅程(十七)──開皇之治以賞良吏而成

 

楊堅篡周,建立隋朝,年號開皇,天下稱治;雖不足以媲美其後之貞觀、開元,亦以「開皇之治」光耀史冊,為後世所稱羨。所謂治世,並非文治武功,輝煌一時,而是物阜年豐,民樂其生。能夠做到,並非易事,唯有地方官員,一心為民,盡己之力,移風易俗,更重要的,朝廷十分重視,君主予以獎賞,循良者眾,民有所繫,史書稱美,然不多見也。

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細讀《通鑑》:淝水戰前苻秦朝廷關於南征的討論

 

我們閱讀經典文本,粗略說來,可分為精讀、研讀、細讀、略讀等幾種讀法。以《通鑑》為例,精讀就文本內容作深入分析,提出精闢見解,王夫之的《讀通鑑論》屬之:研讀則蒐集有關資料,就某一記載、材料是否可信等,予以考訂,提出看法,《通鑑考異》應可歸於此類;細讀則是就文本在某一細微之處,閱讀之時,就所思、所感,或發表意見,或略言感受,胡三省的《通鑑》注,解說之外,似可視為此類。略讀則或因時間有限,或因迫於無奈,匆匆讀過,可以不論。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歷史是時光的旅程(十六)──觀看八百年前的歷史課──周公東征



壹、           文本
一、
牧野之戰,周人打敗商人,商王紂自焚而死。周人進入商都,見到的是宏偉的宮殿,巨大的陵墓,閃亮精美的銅器,龜甲牛骨上的刻畫,處處洋溢著雄奇瑰麗而又飄渺幽遠的氣氛。這些來自文化邊緣地區,生活樸實,工作勤奮的勝利者,想必驚愕不已,深知實際統治,困難重重,一時無以措手,於是找來了紂的兒子武庚,請他幫助治理,但又不能放心,於是安排武王的三位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負責監督,也就是所謂的「三監」。
武王死,兒子成王繼位,年紀尚小,周公攝政,武庚與管叔、蔡叔聯合反叛,霍叔未參與。歷史上稱之為「三監之亂」,周公為了平定亂事,率軍東征,也就是「周公東征」。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史書中的故事與故事的作用



浙江大學「文化中國與人才計劃」每年都會舉辦一次「論壇」,承蒙青睞,屢獲邀約,學期之中,不便請假,從未參加。今年由於新冠疫情,改為線上論壇,見到主題居然是「故事與講故事」,頗為興奮,覺得有話要說,所以寫了簡單的發言稿,請吳秘書幫我陳述大意。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歷史是時光的旅程(十五)──匹夫、大丈夫、君子:記劉弘談陶侃



西晉末年,天下動蕩,中原地區,宗室內鬥熾烈,加上胡人起事,必然狼烟處處,災難重重,就是荊襄、江東也不得安寧。地方勢力,盜賊小寇,藉機蠢動,儘管不能成事,平民百姓飽受威脅騷擾,惶恐終日。
劉弘任荊州刺史,政績卓著,《晉書》的「史臣曰」說道,劉弘治理下的荊州,就像沸騰大海之中,這是平靜安詳的一州;就像滿天病毒之時,這是健康安全的百城。(一州清晏,恬波於沸海中;百城安堵,靜祲於稽天之際。)我們還可以看到,《晉書》卷六十六,劉弘與陶侃合傳,史臣曰之後的「贊曰」,只贊劉弘一人,褒美有加;對於陶侃則過於吝惜,未贊一辭。

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 「開場白」推薦書單(後半部分)



七、《如何欣賞電影》How to Watch Movies by Ann Hornaday 張茂芸譯
八、《被壟斷的心智──谷歌、亞馬遜、臉書、蘋果如何支配我們的生活World without Mind: The Existential Threat of Big Tech by Franklin Foer,吳緯疆譯
九、《重力簡史》The Ascent of Gravity by Marcus Chown 蕭秀姍譯
十、《業的盡頭──印度青年的憤怒與希望》The End of Karma: Hope and Fury among India’s Young by Somini Sengupta 林玉菁譯
十一、《被壓榨的一代》Squeezed: Why Our Families Can’t Afford America by Alissa Quart 李祐寧譯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歷史是時光的旅程(十四)──宛如來到古人身旁



每學期《通鑑》選讀課程的期末測驗,都會有一道固定的題目,還找來一位洋大人,擺出裝腔作勢的模樣。1082019)學年度第一學期,清華大學通識課程《通鑑》選讀,我們讀南北朝前期,題目還是這麼問的:

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

為何讀史?略談巴森的觀點──讀書偶拾之五


為什麼要讀歷史?歷史有什麼用處?應該是每一個上歷史課的學生都想先知道的問題。老師可能的回答不外是:我們今天是從過去演變而來,要認識今天就必須知道過去,也才能展望未來。還可以進一步說,過去一些美好的事,可以供我們學習;過去一些不好的事,我們知道了就會有所警惕,不再重蹈覆轍。這些話對不對?對!但聽了有感嗎?大概很難。那我們講得有深度一點,依經典上說:君子多識前言行,以畜其德。這是《易經》的話,意思是對於增進德行有助益;或者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做事的時候多些參考,必有幫助。這些很好的話語,都是原則性的,都很對,但好像與實際生活仍有距離,還是屬於書本上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