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104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場白」介紹書單





     走進教室,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書名、出版者、出版年月。再舉起這本書,做簡單的介紹,接著唸我寫的「讀後」,再挑選書中的一段或兩段,唸給大家聽,一方面可知內容的片面,更重要的是對文字書寫的情況,留點印象。
     以下依次記載所介紹的書與我寫的讀後。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高鐵站巧遇羅總




       92日下午二時,我陪北大燕園文化歷史班的三位學員拜訪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這個班是由二十幾位大陸企業界人士組成,與北京大學歷史系合作,屬於該系的繼續教育課程;目的是提供事業有成的企業入士,利用閒暇,讀書學習,以充實知識,提升修養。實際做法是每個月利用一個週末,即週五、六、日安排三整天的課程,學員以北京為多,但也有從廣東、山西等地專程前來北大上課。三位學員拜訪敏隆講堂,主要為了解台灣民間講學的情況。承講堂張執行長、蔡主任詳加解說,他們也介紹了燕園的情況,雙方交換意見,可以說是一場豐富、熱烈的深度對談。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五時,他們另有行程,結束了這趟愉快的拜訪活動。

閱讀《通鑑》成為更好的人




102學年度第二學期,我在清華大學的通識教育歷史領域的《通鑑》選讀課程,內容是晚唐五代,其實只讀了晚唐,還沒到唐亡,學期結束了。修課的同學對於晚唐一切非常陌生,很少討論,主要是我講,按照我們選錄的資料,講李泌如何說服德宗同意聯絡回紇對抗吐蕃,講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為賊人所殺,連頭顱都被割去;講李愬風雪夜入蔡州擒吳元濟,講李德裕與維州事件等等,我慢慢講,不時提出問題,同學猜東猜西,也頗有趣。最後一節課,我說,《通鑑》的這一段落,大家太不熟悉,讀來太辛苦,這是最後一次,以後大概不會再讀了,同學也沒表示什麼。但我在改卷子時,發現大多數同學都說,沒想到那段時間的歷史這麼有意思,李泌居然說服了猜忌刻薄又冥頑不靈的唐德宗;李愬在極惡劣的天氣情況下,攻入蔡州,真了不起;維州吐蕃守將因李德裕向唐朝投降,卻由於牛僧孺主持朝政,未予接納,勒令遣返吐蕃,在邊境上慘遭屠戮,令人生氣,等等,頗出我的意料,原來他們身體默默坐在位子上,他們的心靈已隨著《通鑑》的文字叙述神遊到了晚唐時代。於是,我決定再讀一次。103學生度第二學期,台大通識課程我就報了「《通鑑》選讀:唐代中晚期」這門課。選課同學不少,約一百二十多位,歷史系有接近三十位。也因為大家對這段時期的陌生,課程進度較緩慢,一個學期只讀了德宗與憲宗兩個皇帝的選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