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古之所謂名臣,謝弘微當之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唐人七絕,傳誦已久,詩意是朱雀橋邊、烏衣巷裡的豪宅已經易主;標誌著高門大族的凋零,讓人感慨,這也是歷史發展的重大變化。這樣的理解,當然無誤,由於缺少細節,以致稍欠韻味,不耐涵泳。
我們要從鳥衣巷的一座豪宅說起。東晉末年,這裡是謝混的住家,謝混是謝琰的兒子,謝安的孫子。謝混風格高雅,意境玄遠,其風華為江左第一,襲父爵,尚公主,儼然謝家宗族領袖。謝混平時很少與外界交往,社會上名望很高的人也不敢貿然造訪。而他常在烏衣巷宅第與謝家子弟談學問論詩文,時人稱之為「烏衣之遊」。謝混的詩,「昔為烏衣遊,戚戚皆親姪。」即記其事。讓我們看看史書怎麼記載宅邸中的這些謝家親姪。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談《通鑑》的文本理解(五)----胡注的啟示二則(卷131、132)





《通鑑》的胡三省注語,清代考據學者重視其官制與地理的研究,民國史學大師陳垣強調其遺民身世的志節。我們只是普通讀者,閱讀《通鑑》,若能留意胡注中隻言片語的感喟,或細讀一段小小議論,對我們理解文本,大有幫助。留意胡注好像閱讀名著,經由指點,得到了一些提示,諸如:「我在這裡想到了這些」,「我讀了很感動,你呢?」等等。我們讀《通鑑》,宛如在一片森林中踽踽獨行,需要一塊指示的路標,或一盞引路的明燈;我認為胡三省的注,就扮演這樣的角色。

一、李訢請立郡學

《通鑑》第131卷,記南北朝事。其中記曰:「魏初立郡學,置博士、助教、生員,從中書令高允、相州刺史李訢之請也。」(西元466年)胡三省寫了一條稍長的注語:
古者,家有塾,黨有庠,國有學。秦雖焚書坑儒,齊、魯學者未嘗廢矣。漢文翁守蜀,起立學官,學者比齊、魯。武帝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則學官之立尚矣。此書魏初立郡學,置官及生員者,蓋悲五胡兵爭,不暇立學,魏起北戎,數世之後始及此;既悲之,猶幸斯文之墜地而復振也。

105學度第一學期「開場白」介紹書目(後半部分 )





七、《民主在退潮----民主還會讓我們的世界更好嗎?Democracy in Retreat: The Revolt of the Middle Class and the Worldwide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by Joshua Kurlantzick 湯錦台譯,如果出版社,201512月。

民主,長久以來被認為有其普世價值,盡管我們都知道民主不是盡善盡美的政治制度,但也是缺點最少的一種,尤其與專制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別。於是,投票選舉各級領導人與各級代議士,就是實施了民主制度,好像告別專制,實行民主,就從野蠻步入文明,宣告取得現代人的資格了。
民主真的就是現代社會的基石,有了民主才有現代社會的一切好處嗎?今天看來,似乎並非如此。我們看到了一些民主國家投票選出的領導人,貪污腐敗,只求一己私利,罔顧社會民生;二戰結束時,菲律賓是亞洲最繁榮進步的國家,而今安在?歷任民選總統為非作歹,全國人民付出慘重代價,就是一例。新加坡獨立時一無所有,今天成人人稱羨的富裕小國,新加坡固然由選舉產生領導人,但李光耀作風專制強悍,為人詬病,但成就卓著,則世人稱羨。所以,民主真的就是不可討論、不可質疑的普世價值嗎?看看今天世界,多少民主國家,特別是新興世界的小國,選出的總統,營私舞弊,貪得無厭,弄得民不聊生,無以為活,多少說明這個制度必有其不足與缺陷。另一方面,不行投票選舉,一黨專政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飛躍發展,幾乎讓人驚豔。於是,專制的「北京共識」,吸引力大大超過了民主的「華盛頓共識」,成為新興國家決定發展策略時的重要參考。如此說來,這本書對於認識今天世界,有其重要性,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