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范著《簡編》文本閱讀題不適合向高中推廣



        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作為文本選材,擬製閱讀題目,在一○二學年度下學期「中國歷史的發展與演變(二)」班上,當成「作業」,每週三題,全面推行。期末測驗有一題,問了相關的問題:你用了多少時間?你認為討論後需要再上傳嗎?你參與討論了嗎?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些題?以及「你認為這樣的題目,適合向高中推廣嗎?」[i]認為適合的較認為不適合的同學稍多,認為不適合推向高中的理由很多,我們先看看其中一位的意見,理學院學士班一年級102020005鄔心怡的全題答案如下:

 1、 沒計時,不過應該30—60分鐘之間吧!我覺得沒有上傳的需要,因為很多問題問的是個人想法或感覺,任何人的答案都是對的。再上傳給我的感覺有點像訂正,可是如果沒有標準答案的話,為什麼要訂正呢?不同的回答可以互相參考,不應該進行高低的比較。
 2、 我忘記了。
 3、 對武則天的故事印象較深,我覺得看完一些資料後,對於她作為一個「人」有了更深的理解跟同情,當然還有讚賞和敬畏,是很複雜的心情。
 4、 不適合,他們年紀太小,無法體會!。

上學期做了文本閱讀作業的「實驗」,學期結束,一位好像是四年級的男同學與我說,每次檢討作業,覺得老師的解答與自己的想法不同,特別是最後一道簡答題,如果同學把檢討過的題目再上傳,藉此整理一下,可以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我說,很好的建議,我們下學期試試。從這次期末考的答案看,贊同與反對約各佔半數。鄔同學的答案,指出了文本閱讀題目的一項特色,就是有些題目沒有標準答案,我在檢討時,也一再與同學說,我覺得這道題應該這樣想,給大家參考,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想法或同學的想法更好,不一定要採用我的。[ii]
 鄔同學的另一題答案見於拙撰〈故事是歷史課的靈魂〉一文,我覺得寫得很好,請參看。她對武則天留有的印象,是由於文本題目讓她心情複雜;顯然,這也是她認為高中生年紀小,無法體會的主要理由。我們要高中學生經由文本閱讀,感受到歷史人物複雜而幽微的面向,確實不大可能,我贊同她的看法。但這樣的理由,在認為不適合的同學中,幾乎是唯一的,我們還是要看看其他同學的理由是什麼。
 認為不適合給高中生練習的意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高中生的學習方式難以配合。諸如:

高中生還沒有可以應付這種簡答題的能力,在升學主義導向情況下,也很難訓練這種能力。[iii]
我認為以高中的現況要來接受這種模式還是有難度,畢竟高中生習慣了只有課本重點,還無法以神入的方式閱讀文本並去領會歷史。[iv]
這種題目注重思考,但高中生考試是要速度與正解,所以在一般準備考試的時候,其實高中生並沒有什麼時間或心力想去思考或了解歷史片段中的一段小故事,這種心力只用在數學上。[v]
高中生在台灣升學制度折磨下,沒有辦法像我們上課時一樣通徹地討論,徒然增加他們背誦的辛苦而已。[vi]

從這些意見看來,同學們基本上認為歷史的學習,主要仍是背誦,目的只在考試。每位老師都知道,歷史如同任何一門重要的學科,是要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但在學生的感受,中學的歷史學習幾乎與「能力」培育無關。因為上歷史課,是不需要思考、討論的,也就是不需用花費「心力」的。當然,課程的進行與每一位老師的態度、方法有關,但歷史課留給學生的印象,大多如此,那麼,大多數的歷史課怎麼進行,也就不問可知了。然而,老師也有其苦處。老師也不願意上課劃重點、做題目,老師不能不這樣做,也是情非得已,那就是學生提及的「升學制度」為之使然。
這樣的文本題目不適合向高中推廣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在這樣的制度下,可能性實在不高。我們看看同學是怎麼說的。材料系一年級102031105李懿修說:

完全不適合。若考試制度不改,學生的思考不變,還是同一套水泥腦袋的標準,如此還能有什麼變革?

我讀到這個答案,第一個想到的是自己讀初中時,經常聽到本省籍老師,批評我們學生糊里糊塗,漫不經心的話:「阿達馬空固力」!難道現在老師也常常提醒學生要用多思考,多用心,不讓腦袋像水泥一樣僵固?還是只管學生考試成績,至於是不是水泥腦袋,就不去管它?同樣的情況,換一個角度,就成了認為適合向高中推廣的因素了。如:中文系一年級102041046吳汶珊說:

應可在高中多推廣。就我以前寫題目的經驗,都是背就有分數,不會再去多加思考其中的前因後果,這樣會使我們的腦袋僵化,不願再去動腦思考,久而久之就成為一個考試機器。

有同學認為這樣的制度下,實際的情況已經到了無法改變的境地了,為了學生好,只有配合實情,把文本閱讀幫助我們的思考訓練留在大學。科管院學士班二年級101070006黃彥達就是這麼寫的:

我覺得不適合。雖說文本閱讀題目能讓學生們理解「神入」的概念,並更深入地了解歷史,但在現今制度下,這顯然是不足以幫助學生拿到更好的成績,考上更好的大學。現實就是,各大企業或好工作,大多屬於名校的優秀學生,而要考上名校,成績必須高,而高中只有三年,又要準備多個科目,我認為沒有必要多讀這些。文本閱讀可以等到大學時,讓有興趣更深入了解歷史的人鑽研。

還有同學更為悲觀,好像高中生已經訓練成考試機器了。請看動力機械系三年級100033226邱彥齊的意見:

范的文章的確值得一讀,比起無意義的選擇題,更能生動呈現歷史的面貌。只是礙於高中的升學趨勢,比起有血有肉的歷史,恐怕學生會更傾向空洞乏味的ABCDE。除非學生還保有於閑暇時間沉浸於課外書的興趣,否則我認為此舉只是對牛彈琴。

邱同學提到了「選擇題」,這是一種標準化的試題,用於歷史,最方便的莫過於測試一些客觀具體的史實,檢測學生的記誦功夫,長期以來,也就製造了一大批水泥腦袋的考試機器。其實,選擇題亦可測知學生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命題技術上就要有所講求了。這裡只能說,文本閱讀的題目,應該分為測試用與練習用兩類,上文所述可以有不同選項,不同答案的題目,只是為了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練習題,至於考試用的,仍以有正確答案者為宜。
老師長期為了準備標準化試題的考試,教學必然受到嚴重的扭曲。正如芬蘭的教育專家所說:「經驗證據顯示,當教師身處在高風險測驗的環境下,就必須根據測驗重新設計教學方法,提高考試科目的優先性,讓教育淪為壓榨學生腦力,強迫學生記憶,而不是理解知識。」[vii]這樣說來,如何改進「高風險的測試環境」,應該是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當務之急了。
不過,我們不必等待大考中心的改革,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就像學生提到,這樣的題目能否推廣至高中,關鍵在於老師:

高中歷史多為生硬的記事,若能由此看到「活」的和歷史,有「人」味的歷史那想必能提起學生的興趣,但若沒有好的導讀,可能就只能讀其表面文字而不知其意,這就可惜了。[viii]

有一位歷史研究所碩一的學生,也選修了這門1字頭的課,顯然不是為了學分。黃霈忻的意見是:

若是直接讀《簡編》,我認為對高中生並不難。范的遣詞字句精簡好讀,且不難理解,反而是更需要一個老師領導和指引,挖掘材料的深度,我認為是老師要指導的部份。

老師的引導,也需要一點本身的條件,那是什麼呢?計量財務系一年級102071040張巍瀚說:

我覺得推廣沒有用,因為想要進寶山,就要有領頭人,普遍高中歷史較缺乏以「感性」方式教學能力,故即使推廣也沒效。然文本閱讀此方式真為歷史學習的良方。

張同學小看我們的高中老師了,老師們過去把「理性」的教學方式操演得十分熟練,只要調整方向,認知「感性」教學的重要,必定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掌握要領,發揮出巨大的教學功效!


                                                                                   2014810



[i] 題目本文,請參見〈范著《簡編》文本閱讀題適合向高中推廣〉一文。
[ii] 抄錄一位認為有上傳必要同學的意見。經濟系一年級102072226楊善淳寫道:「作業討論後,有上傳的必要。如此一來,同一份文本,將可反思三次,第一次是自己寫時全然自己的思考;第二次為課堂上聽聽老師及同學的思考,和自己的分別在哪裡;第三次是上傳作業時再反思如何綜合匯整出大家的思考。而這反復的思考對學習文本閱讀當然有其必要性。」
[iii] 生命科學系一年級102081053張揚理。
[iv] 資訊工程系一年級102062322楊肖達。
[v] 外語系二年級101042048黃雪琳。
[vi] 材料系一年級102031229蔡雅丞。
[vii] Pasi Sahiberg著,林曉欽譯,《芬蘭教育這樣改》(台北:商周出版,20131月),頁172
[viii] 物理系三年級100000006郭政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