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史書,正史之中,個別人物列傳之外,另有同類型人物,列於同一卷中。如大學者列於儒林傳,大俠客列於游俠傳,大財閥列於貨殖傳。地方上的好官員,值得稱述者,就歸於循吏列傳。循吏二字,指「本法循理之吏」,就既依據律令,又按照情理,執行治理任務的地方官員。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循吏列傳》開頭說了一段話,大意是:法令規範人民的行事作為,刑罰禁止人民的胡鬧破壞。地方長官,依循情理,做好該做的事,人民安居樂業,就用不到嚴苛的法律了。
律學出身,喜愛吏事;因事入獄,力學不倦
黃覇年輕時,學過律令,喜歡做些接近百姓的事。買了一個小官,因受到兄弟牽連,丟了官職;再捐錢,補了京師附近的一個小官。他管的是錢穀收納,賬冊記錄,登記得清楚明白,公家財物,他一介不取,終獲陞遷,輔佐河南太守。黃覇思慮敏捷,熟悉法令,很會辦事。他的態度,溫和謙讓,對待下屬,從不疾言厲色,討論事情,既熟悉法律條文,又力求合於人心。太守很信任他,更獲得手下與百姓的愛戴。
宣帝生長民間,深知地方長官用法急苛,百姓痛苦。也聽說黃覇風評很好,即位後,召黃覇至廷尉任職。黃覇參與案件討論,意見公正頗獲好評,陞至丞相長史。因夏侯勝事件,與夏侯勝一起入獄。
話說夏侯勝,出身儒學家庭,年紀很小,父親過世。年長,跟從多位大儒讀書,學習《尚書》、《洪範五行傳》等,善於禮經,徵為博士。漢昭帝崩,昌邑王嗣立,好嬉戲遊玩。有一天出遊,為夏侯勝攔阻,說:天陰已久,就是不下雨,是大臣謀反的徵兆,不可以出去。昌邑王很生氣,以夏侯勝妖言惑眾,交付法辦。此時霍光正與張安世謀廢昌邑,以為是張安世泄漏,安世否認。召來夏侯勝問訊,夏侯勝說,《尚書.洪範傳》講得很清楚,如此這般。霍光、張安世大為驚訝,從此對經學之士,另眼看待,也十分敬重。過了十幾天,霍、張聯手廢了昌邑王,宣帝從民間入繼大統。
朝廷討論處罰夏侯勝時,黃覇反對,也交付廷尉,送進監獄。他們二人,關在一起,黃覇要求夏侯勝教他經學,夏侯勝說,我的經學很好吧,結果是得了死罪,你還要學嗎?黃覇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論語》上的話,夏侯勝不無感動,就答應教他。他們在獄中將近三年,老師對着唯一學生,講論不怠。我們讀到這裡,可能會想到,他們有書嗎?有筆墨紙張嗎?當然沒有。那是好久以前,人們讀書,對於這些經典,早已爛熟胸中,就是學生,也要邊學習邊背誦。
談到夏侯勝,不能不提他的一句名言,您聽說過嗎?讀書人最糟糕的就是不明白經學中的道理。明白這些道理,很容易就做到大官。不明白這些道理,不如回家種田。(士病不明經術,苟明經術,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經術不明,不如歸耕。)
治理地方,米塩靡密;全心全力,推而行之
夏侯勝與黃覇出獄之後,夏候勝向宣帝推薦黃覇,通明經術,可以大用。宣帝拔擢黃覇為揚州刺史,三年後改任潁川刺史。特別是官秩比照最高一級的二千石,居處賜以高一丈的車蓋;手下別駕、主簿的車,也高於一般規格,都是為了彰顯有德之人。
宣帝在民間久,知道百姓苦於吏治苛虐,即位之後,頒布恩澤詔書,但地方官員往往不予公布。黃覇則挑選良吏,到各地宣講詔令,讓百姓知道皇上的愛民心意。他又規定地方官府,都要兼具生產任務,視條件畜養雞或猪,提供給生活困苦,貧窮無告的百姓。同時也制定條規,要民遵守。請地方父老,讀書士人,帶領小吏,宣講多做好事,不可為惡的政令。當然他也重視生產,獎勵節約,種多少樹木,養多少牲畜,存多少馬糧,各種生產與消費的細節,他都詳細列出。看來十分煩瑣,但是黃覇精力充沛,全力推行。
事在人為,政令推動,尤在小吏。黃覇接見吏民,與他們談話,就知道各地情況如何,他又派人到各地巡視,了解狀況。派出去的人,不敢住公府,有一小吏,路旁吃飯,鳥飛下來,把肉叼走,被一小民看到,他與太守談話時,告知此事。小吏回來報告,黃覇說:「辛苦你了!在路旁吃飯,肉還被鳥叼走。」小吏大驚,以為太守無事不知,不敢有任何隠瞞。
貧苦無告的人,死後無以為葬,地方向太守報告。黃覇說,某山上有一棵已朽的樹,斫下可作棺木。某地有猪生一窩小猪,要一隻可供祭拜,小吏就把事辦好了。地方的事,他沒有做不好的,百姓、小吏視他為神明。壞人於是紛紛離開,盜賊也就日漸減少。
黃覇治理地方,原則是教化為先,刑罰為後。對於推動教化的員吏,都很尊重,盡量善待。許丞年老,又患重聽,有人建議讓他回家。黃覇說,許丞是好長吏,年紀雖老,尚能拜起迎送,雖然耳聾,也不妨害工作,對他好一點,他是好人,不要讓他傷心。有人聽出來,這是表面話,問他真正用意何在?黃覇說:「經常換長吏,迎新送舊都是錢。有人還從新舊交接的過程,謀得不法好處,這些費用都出自百姓。何況新的長吏未必賢於舊的,有時只會添亂。除去不必要的事務與花費,就是治理之道。」
黃覇表面上是好好先生,但心中清楚明白,很得手下員吏與百姓的愛戴。年年戶口都有所增加,治績評為天下第一,調陞京兆尹。黃覇顯然不能適應,先是未獲批准,發動百姓修築馳道;再是補充北軍人數不足,連連遭到彈劾。宣帝下詔回任潁川太守,官秩降為八百石。他再次任潁川太守,為時八年,治績仍然很好。
這時鳳凰、神雀經常出現於各地,而在潁川為最多。宣帝下詔褒揚:「潁川太守黃覇,到各鄉宣布詔令,百姓受到教化,孝子、賢弟、貞婦、順孫,越來越多。走在路上,互不相爭,東西掉地,無人撿拾,鰥寡孤獨,得到照顧。監獄中八年無重犯,官員百姓受到教化,見於行為,可說是賢人、君子。」於是封黃覇關內侯,黃金百斤。潁川地方孝弟、義行、三老、力田,都得到賞賜。徵黃覇為太子太傅,遷御史大夫,進而代丙吉為丞相。
黃覇入相,風采不足;張敞批評,宣帝採納
黃覇的長處在於治民,處理國政,擬定策略,發布命令,風采不如丙吉、魏相、于定國。這時京兆尹家養的鳥,翔於丞相府,黃覇以為是神雀,是上天對他治績的褒揚,要大家共商,是否上報天子。後來張敞上奏:「丞相提及素來治績,這時我家養的鳥,飛到丞相府上,丞相以為神雀降臨,問眾人是否上奏朝廷。眾人明知是普通的鳥,都假裝不識。後來知道是我家養的,才不再討論。官員就說,丞相仁厚,很能作事,怎麼相信這種奇談怪論呢?國家有明確的法律,作事應該按照法令,不遵守法令,相信這些奇怪的說法,施政就失去依據。更有甚者,講些什麼耕者讓畔,男女異路,道不拾遺,獲得虛名假譽,破壞淳樸誠信的風氣,影響更壞。如今應該依據法令,勸善禁奸,舉才務在得人,行事不得擅為條教。如果行詐偽以求名譽,嚴格查辦。」宣帝採納張敞意見,黃覇狠被打臉。
黃覇任丞相,薦舉外戚史高為太尉,宣帝派尚書責問黃覇:「目前太尉由丞相兼任,這是偃武修文的美事,邊界有患,能處理的將軍很多。你是丞相,拔擢賢才,監獄裡無犯人,地方上無盜賊,這是你的事。任命丞相太尉,是皇上的事。史高皇上很熟悉,用不着你薦舉。」尚書請黃覇回答。黃覇只有脫下帽子,聲稱有罪,從此不敢隨意發言。黃覇事迹,到此為止。班固用「然自漢興,言治民吏,以覇為首。」作於總結,給了他很不錯的歷史評價。
小結:循吏之首,意義何在
我們讀黃覇事迹,感到他不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大官,比不上魏相、丙吉、于定國,距張敞更遠。張敞眼中,他真是迂腐不堪,批評雖然過分,但也不無理據。
黃覇治理地方,首先想到鰥寡孤獨,貧苦無告的人,生活艱難,至堪憐憫。負起照顧之責者,不是郡守,更有何人?在官舍養雞豚,為死者辦喪事,都是典型事例。治民之本,首在愛民,為民父母,焉可無慈愛之心?非但有心,而且有力,將此心意,付之實現,黃覇為地方長官立下治民典型。今之地方長官,不論官派民選,雖不能至,不可不知。
黃覇待手下員吏,要求雖嚴,卻也是盡心照顧。小吏出差,不敢住官舍,路旁吃飯,肉被鳥叼走,此等小事,何勞史官筆之於書?班固寫此,無非強調長官員吏之間,來住親密,誠意相待;長官信任小吏,小吏戮力從公,規劃善政,任務必達。
地方長官,治理有道,留芳後世;「吏民愛敬」,至關重要,必須做到。
2014年6月1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