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鼓勵閱讀----十分鐘介紹課外書





今天,大家都在強調閱讀的重要,或許正是反映閱讀風氣陷入低谷,閱讀風氣何以不振,有人怪罪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我們都知道,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已是不可阻擋,無法逆轉的潮流;不過,手執一卷,神遊書中世界的悠然與愉悅,不是緊盯手機屏幕的蠅頭小字所能取代。記得讀過一篇網路文章,是一位印度工程師寫的,描述他從德國法蘭克福飛往上海的旅途所見,飛機上的中國人都拿出最新款式的手機或平板,不是玩遊戲就是看電影,而歐洲人大都看書。文章結尾好像是: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難道歐洲旅客沒有手機或平板嗎?當然不是,兩者之間只是利用時間、旅行安排,以及閱讀習慣的不同罷了。您也許會說,中國大陸受到文革的荼毒,經濟起飛,文化跟不上,我們台灣不是如此,我也希望我們台灣有很好的讀書風氣。且不說台灣在2009PISA閱讀素養測試,得了OECD國家中的第25名,被第一名的上海遠拋在後;就是2012年進步到了第9名,也在上海、日本、香港、新加坡、韓國等我們的競爭對手之後。我印象中讀過另一篇網路文章,一位來台留學就讀某名校的歐洲學生,非常稱讚她的台灣同學,聰明、用功、和氣、友善,只是覺得台灣同學見面大多談哪一家的炸雞排好吃,讓她感到新奇。

依文本說故事提問題(二)----《後漢書》中的鍾離意





鍾離意是東漢光武、明帝時代的名臣,范曄《後漢書》的〈鍾離意傳〉主要由兩篇議論與六個故事構成。兩篇議論見於《資治通鑑》,六個故事則未為《通鑑》編撰者所採納。我們可以說,這兩篇議論既能反映時代的問題,又能呈現鍾離意的風格,《通鑑》選錄,可謂撰史卓識,但六個故事未蒙青睞,或許由於篇幅有限,體例未允,有其緣由,但未能一讀,終屬可惜。若此等故事為范蔚宗所重視,則前人所言,讀《通鑑》需與正史對讀,就不是沒有理由了。
我們來看看這六個故事吧。第一個故事,鍾離意,會稽山陰人,在地方擔任督郵的小官,專管督察基層員吏這一類的事。有一個亭長,是地方上最底層的小吏,收了小民的酒禮,舉報到了鍾離意手上,他就退了回去,並向太守說明,從古以來,地方官府做事都是先內後外,由近及遠,先問本府做得好不好,再向下屬有所要求。所以,等到我們太守府內都很清廉,從未收受東西,再責罰下屬不遲。太守很同意,也很欣賞,一些縣內的事都要他去做,鍾離意也盡心盡力,做得很好。會稽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鍾離意巡視疫區,請醫生,買藥品,盡力救治,由於他的作為,免於死亡的人不在少數。

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依文本說故事提問題(一)----《通鑑》中的漢文帝與吳王濞





課堂教學中閱讀文本,特別是讀傳統典籍中的文本,應有一些方法,如先讀一段,述其大義,再加以討論,這大概也是最為普遍的做法。這樣的方法,不能說沒有「門檻」,那就是班上的同學,需要一定的古文閱讀能力,因為述其大義,不是白話解讀,如果理解古文能力稍弱,很難進入文字所述的情景之中,對於此後的討論,也就難以參與,如同站在門旁,只能做壁上觀。時間稍久,必將意興索然,遂而神遊於教室之外。
如果降低同學對古文理解的要求,讓大部分同學都能進入文本呈現的過去世界,教師在講述上加重分量,在討論上多做準備,把「門檻」取消或降低,也許是可行之策,我們不妨稍作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