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閱讀好書之五:白鳥之歌

    《白鳥之歌----大提琴家卡爾薩斯的音樂和人生》JOYS and SORROWS by Albert Kahn 姬健梅譯 木馬文化 2013年4月

    讀完《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想到多年前曾讀過一本以卡薩爾斯為主角的《白鳥之歌》,在書架上一眼看到,拿下來翻翻,鉛筆記號說明讀畢,書末空白處未見任何文字,可知未曾寫過心得感想。怎麼完全沒有印象,好像從未讀過。但是,還有幾本等着要看的書,就暫且放下。

    再拿起來,從頭讀起,真是一本精彩的好書。作者說,他訪問卡薩爾斯,列了許許多多問題,卡薩爾斯也就他的記憶,參以手邊資料,詳細回答。作者深知,這種一問一答,零碎支離,不能成書。於是在卡薩爾斯同意下,以第一人稱描繪了卡薩爾斯這位大師級人物九十幾年的璀璨人生。卡薩爾斯從未想要撰寫自傳,就經由作者之筆,寫下了足以讓人們認識瞭解這位音樂巨匠精彩而又動人的故事,也是現代文化史上應當銘記的一座豐碑。

    卡薩爾是一位偉大的大提琴家,也是傑出的作曲家、樂團指揮。但是,這本書的重點不是在於他的演奏技巧,作曲表現或指揮風格;或是有那些他人難以超越的巨大成就,這些幾乎全無着墨。

    卡薩爾斯的父親是地方教堂的管風琴師,家庭環境的薫陶下,他的音樂才華,自幼萌現。從能夠走路開始,他就喜歡音樂,聽父親彈琴,感到陶醉,還無法清楚說話時,就是以正確的音調唱歌。他對所有的樂器都感到好奇,每一件樂器都想演奏。四歲開始彈綱琴,七歲時拉小提琴,八歲時在家鄉的樂會上表演了一首獨奏。十一歲時,第一次看到大提琴,從未聽過這麼美妙的聲音,第一首曲子結束時,他對父親說,這是我所聽過最美的樂器,就是我想演奏的樂器。十三歲時,發現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音樂史上的大事,談到這裡,他對作者說:「這些曲子曾被視為機械化而缺少感情的學院派作品。你能想像嗎?當它們煥發出空間和詩意的光芒,居然會有人認為這些曲子沒有感情!它是巴赫音樂的精髓,而巴赫又是音樂的精髓。」(頁50)

    父親不想兒子走音樂的路,希望他將來當木匠。母親堅持要讓兒子展現少見的天才,帶他走出家鄉,前往巴賽隆那音樂學院學習。他在學院的大提琴老師,就是在家鄉聽過演奏的賈西亞。他說,賈西亞是一位好老師,他在訓練學生時,要求很高。「我們上課時,他很少表示讚許。可是偶爾在我演奏時,他會轉過身背對我,站着好一會兒,等他再轉過身來面對我,他臉上會露出非常奇怪的表情。當時我不懂,後來我才明白他受到了感動。」(頁43)若問:為何受到感動,琴聲彈動心絃。

    卡薩爾斯能夠成為真正的大師,在馬德里跟隨墨菲伯爵是關鍵所在。他描述墨菲伯爵:「就像集許多人於一身,他有那麼多才華、能力與技藝。他知識淵博,可以說他具有文藝復興時期人物的多才多藝的世界觀。他身兼學者和歷史學家,王室顧問和作曲家、藝術贊肋者和詩人。他的興趣涵蓋了藝術和文學、政治和哲學、科學和社會,而最重要的是音樂。」(頁58)

    卡薩爾斯說,在墨菲伯爵的教導下,開始了密集的學習。墨菲伯爵說,要做為藝術家走進這個世界,要學的還有很多。每天上午九時,開始三個小時的通識教育。午餐後,學生在鋼琴上即興演奏,老師作出評論。伯爵還教了所能教的事,語言和文學、藝術和地理、數學和哲學,音樂史之外,還教了人類的歷史。伯爵認為要成為術家,必須對生活有全面的了解,藝術和生活關係密切。

    伯爵要卡薩爾斯參觀普拉多美術館,每天看一幅畫,回來寫報告。他就面對一幅畫,思索那幅畫的含意,自問:「他在說什麼?他怎麼達到這個效果的?」

   每週一次,到議會去聽政治人物的演說和辯論,也要寫報告。另外,伯爵非常重視外語能力,堅持要學多種外語,卡薩爾斯後來說:「我能夠流利地說七種語言。」他受教墨菲伯爵,始於十七歲時,前後二年半。他有一段話,說到老師的重要。錄於下:

    「身為老師具有重大的責任。老師協助形塑學生的生命,並且給予這些生命方向。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更嚴肅?滋養他們的心靈,協助他們形成對世界的看法、訓練他們、讓他們準備好從事將來想做的工作。我想不出有那一種職業比教師更重要。一位好老師,一位真正的老師,對他學生來說就像是第二個父親。這就是墨菲伯爵在我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對我的影響僅次於我母親。」(頁58)

卡薩爾斯在書中,談到了許多樂壇上的人物,每一個人物的出現,他都有一幅精彩的素描,就像對墨菲伯爵的描述。玆舉介紹他去馬德里見墨菲伯爵的阿爾貝尼士為例,我們看看他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

    卡薩爾斯十三歲,在發現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前沒多久,卡泰隆尼亞知名的鋼琴家兼作曲家阿爾貝尼士,聽說巴賽隆納某咖啡館有一個小傢伙,大提琴拉得極好,就來親眼看看。他坐在那裡,抽着雪茄,專注聆聽。節目結束,他走過來擁抱着這小傢伙,說他有罕見的才華,「你得跟我去倫敦!」他的母親不同意。於是為他寫了一封給伯爵的介紹信。三年後,他們才去馬德里。

    阿爾巴尼士是一個怎樣的人?他不僅是位傑出的藝術家,卓越的鋼琴家,也是極不尋常的人。他是個神童,四歲就在巴賽隆納登台彈奏鋼琴,七歲寫了一首進行曲,廣被軍隊演奏。十三歲逃家,在歐洲各處遊蕩,演奏鋼琴,瘋狂胡鬧;還偷渡美國,和印第安人一起冒險。回到歐洲,還是個年輕人,最後在倫敦安定下來。他有非凡的音樂天分,從不練習,音樂會前也不練習。他的一雙手很小,但出奇有力,而且柔軟。他怎麼認識墨菲伯爵?伯爵火乘車去瑞士,座位下藏了一個男孩,約十四歲,因為沒買票。伯爵問他:你是什麼人?這個男孩回答:「我是偉大的藝術家。」(頁52)

    再舉一例。一次大戰結束後不久,卡薩爾斯組織了一個樂團:「帕烏.卡薩爾斯管絃樂團」。帕烏是他卡泰隆語的名字。樂團演奏古典大師的作品外,特別加入現代西班牙和卡泰隆尼亞作曲家的音樂,如:葛拉納多斯、阿爾貝尼士、法雅、加瑞塔等。其中,加瑞塔極為持殊。卡薩爾斯說:

    「他是個奇人,極罕見的天才。我想不出有哪個背景相似的作曲家曾創作出像他那樣的作品。他的一生中,沒上過一堂課,完全靠自學。他來自一個濱海小鎮,年輕時是勞工,後來從事鐘錶這一行,可是他熱愛音樂。他何以取得音樂的深刻知識,令我感到不可思議。想必他聽過教堂音樂,和旅行樂師的演奏,並且鑽研能拿到的每一分樂譜。他一有機會就譜寫音樂,寫上一個鐘頭。他的一些作品非常特別,具有不分地域的普世性質。加瑞塔的作品,超越了國家的傳統,是最高境界的純粹音樂。他寫了許多迷人的薩達那舞曲,也寫了歌曲、室內樂、交響曲,都是規模很大的作品,結構和旋律內容都很驚人。他的熟練技巧令人難以置信。於是,他失去了鐘錶工作,來到巴塞隆納一家三流小酒店找到一份彈琴的工作。他的個子很小,很安靜,跟小老鼠一樣安靜而膽怯。他打扮得很整齊,也可能只有一套衣服。

    在加瑞塔身上有大師的種子,但這顆種子沒能完全開花,因為缺少適當的栽培,如果加瑞塔有幾位傑出的老師,他可能成為另一個布拉姆斯或貝多芬。他去世時還不到五十歲,正值創造力的高峰。(頁161)

    這一類的「素描」還有很多,都是這本書中十分精彩的地方。請您開卷欣賞,這裡就不再抄錄了。

    藝術離不開生活,生活的重點,不是王公貴族錦衣玉食的豪華舖張,而是平民百姓衣食不周的度日艱難,尤其是戰爭帶來的動亂之時。所以,避免戰爭,應該是任何時代的當務之急,特別是核子武器的使用,將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再抄錄最後一章中的三段文字,作為結束。

    「我首先是一個人,其次再是藝術家。身為一個人,人類同胞的福祉是我的首要義務。我將致力藉由音樂履行這份義務,音樂是上帝賜給我的工具,因為音樂超越了語言、政治和國界。我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也許很小,但至少我將為我神聖的理想獻出一切。」(頁257)

    「這一生中,我目睹了多麼非凡的改變和進步!在科學、工業、太空探險上有多麼驚人的進展!然而飢餓、種族迫害和暴政仍舊折磨着這個世界。我們依然表現得像野蠻人一樣,害怕自己在這個地球上的鄰居,我們武裝起來對付他們,他們則武裝起來對付我們。活在以殺戮為法則的時代令我悲痛。何時我們才能會習慣我們仍是人類的事實?愛自己的國家,是件自然的事,可是這份愛為何應該止於邊界?我們屬於同一個家庭,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兄弟姊妹都有責任。我們全是同一棵樹上的葉子,而這棵樹就是人類。」(頁266)

    「畢竟,我已經活得很久了,我並不指望永遠活下去。望向死亡,我心中並無恐懼。這是件自然的事,就跟出生一樣自然。但我的確帶有遺憾,我遺憾留下這個如此悲哀的世界。」(頁271)

    今天的世界,看來更為悲哀!

    附言:為什麼我讀第一遍時,完全沒有讀出這本書的精彩?我想作為枕邊讀物,也許是重要原因,我不會在睡前讀正史或通鑑。但是如果要寫些心得感想之類,重讀一遍,就很不一樣,重讀一遍,寫點什麼,有其重要性。其次,我讀了巴赫那本書,對卡薩爾有所認識,讓我在讀這本書時,了解更多,更為喜歡。

                                    2024年5月26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