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歷史課,不論中學或大學,都不能只讀一本教科書;在課堂上選取材料一起閱讀、講解已不可少。由於時間有限,又須顧及進度,上課能讀的材料亦屬有限,課後布置閱讀材料就不可免。我們做為教師,當然知道學生課業甚重,能用於歷史這門功課的意願與心力都不多,所以,選擇必須精要,以求達到最佳成效。
我在新竹清華大學的通識教育歷史領域中國史課程,講到南北朝,講綱所錄材料,不少取自《資治通鑑》;而課後閱讀則多為本人所寫小文,見於部落格或微信公眾號之中。期中考有一道問題:這半個學期(按:即106學年度第二學期,也就是2018年2月至6月的這個學期的前半),上課所學,印象最深,最有所感,或最為疑惑的是什麼,可以寫一至三件,計二十分。資訊工程系二年級吳绣慈同學的答案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談的是講綱所錄《通鑑》有關南北朝時期,北魏中山王拓拔英南攻,進圍鍾離,蕭梁韋叡馳往救援,終於解圍的戰役;後一部分則是讀部落格或微信公眾號中之〈古之所謂名臣,謝弘微當之〉一文。吳同學是這樣寫的:
第一個故事是韋叡成功擊退敵軍那段,當時聽老師述說那些故事,胸中不由跟著熱血沸騰。所有人都認為必死無疑所爆發的求生鬥志,成功挽回了自己的生命。而韋叡冒著如雨般的箭矢,堅立在城牆上疾呼的身影,也深深印入我的腦中。更令我訝然的,他還是一個文人!大敵當前而不懼,這份勇氣震動了我,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
第二個故事是指定閱讀中關於謝弘微的。剛看時還未覺得什麼,越往下看卻越對這個人產生好感。他守著親族家業九年後全數歸還。我初讀時暗嘆這個人傻,家底奉還便罷了,那些多了的盈餘自己拿了難道不可?那些盈餘可是他操辦出來的,本來不屬於原家,他拿了合情合理。要是不拿,他這些年幫忙維持家務的辛勞不全成了白工?當時我暗自覺得略作了高明的批評;然而再往下看,見謝弘微給賭徒殷叡錢毫無怨言,我這才不由沉默。任由殷叡取財,其他親族真的毫無怨言嗎?他們之間如此和平嗎?這些文中一筆帶過。可是深思之下卻可發現謝弘微當時面臨了多少壓力,而這些,他默默一聲不吭,便處理妥當了,這豈又是為了沽名釣譽?我收回了自己愚昧的想法,我認識了謝弘微對家族的維護,對親人的愛,這個人的靈魂是溫暖的,而這也使我徹底對這位名臣非但改觀,而且敬佩不已。
玆將講綱之中,取材《通鑑》,關於北魏大軍進圍鍾離,梁武帝命韋叡救援的文本錄於下:
上命豫州刺史韋叡將兵救鍾離,受曹景宗節度。叡自合肥取直道,由陰陵大澤行,值澗谷,輒飛橋以濟師。人畏魏兵盛,多勸叡緩行,叡曰:「鍾離今鑿穴而處,負戶而汲,車馳卒奔,猶恐其後,而況緩乎!魏人已墮吾腹中,卿曹勿憂也。」……楊大眼勇冠軍中 將萬餘騎來戰,所向皆靡。叡結車為陣,大眼聚騎圍之,叡以強弩二千一時發,洞甲穿中,殺傷甚眾。矢貫大眼右臂,大眼退走。明旦,(魏中山王)英自帥眾來戰,叡乘木輿,執白角如意以麾軍,一日數合,英乃退。魏師復夜來攻城,飛矢雨集,叡子黯請下城以避箭,叡不許;軍中驚,叡於城上厲聲呵之,乃定。(胡注:此確鬥也。兩軍營壘相逼,旦暮接戰,勇而無剛者不能支久,韋叡於此,是難能也。比年襄陽之守,使諸將連營而前,如韋叡之略,城猶可全,不至誤國矣。嗚呼,痛哉!)……三月,淮水暴漲六七尺,韋叡等乘鬥艦競發,擊魏洲上軍盡殪。別以小船載草,灌之以膏,從而焚其橋,風怒火盛,煙塵晦冥,敢死之士,拔柵斫橋,水又漂疾,倏忽之間,橋柵俱盡。軍人奮勇,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魏軍大潰。英見橋絕,脫身棄城走,大眼亦燒營去。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餘萬,斬首亦如之。叡遣使報昌義之,義之悲喜不暇答語,但叫曰:「更生!更生!」(《通鑑》卷146,梁武帝天監五年,西元507年)
這段文本,課堂上我分四個重點來談。一、韋叡受命救援鍾離。韋叡採最近的路途,搭橋渡越澗谷,以最快的方式行軍,手下將領皆知魏中山王拓跋英乘大敗臨川王蕭宏,氣勢正盛,進圍鍾離。按:蕭宏是梁武帝蕭衍之弟,《通鑑》記:「宏以帝弟將兵,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由於蕭宏「性懦怯,部分乖方」,結果大敗,死者近五萬人。韋叡手下衡盱情勢,認為我軍匆忙前往,過於冒險,皆勸主帥緩行。韋叡說,鍾離城內情況緊急,苦撐待援,我們加緊趕赴,猶恐不及,怎可遲延?至於魏軍情況,我已擬定對策,定可獲勝,你們不必擔憂害怕。我們讀到這裡要想一下,韋叡說的「對策」大概是什麼?雖然文本中未提及,但我們還是應該用點腦筯,想一想。我的解釋是,韋叡知道北軍以騎兵為主力,一定要想到破敵之策,就是如何打敗奔馳如飛的北魏鐵騎。
二、南北兩軍接戰的戰場情景。北魏騎兵唿嘯而至,韋叡早有準備,結集車輛,佈成方陣,士兵置身車後,手執強弩,聽候命令,待敵騎已近,一聲令下,千矢齊發,魏軍人仰馬翻,損傷甚重,名將楊大眼亦中矢受傷,只有退兵。我說,這一幕戰場景象就是韋叡所說「擬定對策」的實際演出。集車為陣,阻絕騎兵衝殺優勢;強弩伺敵,出其不意,予以致命一擊,此策明顯奏效。魏軍主帥中山王拓跋英不服,親自率軍進攻,韋叡毫不退避,坐在衛士簇擁的木椅上,手執白角如意,指揮作戰,攻殺往來,幾個回合,不分勝負,魏軍退去。我說,這一幕可以見到一位南朝的主帥,不是騎在馬上,手握利劍;而是坐在木椅上,親冒矢石,用白角如意指揮,南北兩方主帥明顯有異,在戰場上猶能見到南方文士的儒雅風流,真是值得欣賞。到了夜晚,魏軍又來攻擊,韋叡站立在臨時搭建,十分簡陋的營壘城樓上,面對敵人射來如雨般的箭矢,部署防禦,指揮若定,兒子韋黯不忍,請大人下樓避箭,韋叡屹立不動,城上軍士驚恐不已,韋叡大聲斥責,命令將士堅守崗位,做好防護,全力應付來犯魏軍。魏軍未能攻入,於是撤退。其中,韋叡屹立城樓的特寫鏡頭,最能展現他的精神氣勢,也給許同學留下深刻印象。
胡三省讀了這段,感慨至深,寫道:「這是一場真正的、激烈的戰鬥,是一場決定生死,必須全力拼搏的戰鬥。兩軍駐地相近,攻戰不已,如果不是堅毅不拔,剛強不屈,是支持不下去的。韋叡的表現,真是可圈可點,難能可貴。」接著倍加傷感地嘆道:「如果當年蒙古軍攻襄陽,守將能有韋叡的表現,襄陽應可固守。長江上游重鎮喪失,下游遂不可保,念及亡國,痛徹心扉!」胡三省告訴我們他如何讀這段文本,非但看到了飛矢滿天的激烈戰鬥,也看到了戰場上將帥士兵們堅靭、沉著、憤怒、驚恐等等的意志與情緒。他歸結到韋叡的傑出表現,史上難得一見,又感嘆祖國之亡,就是缺少了這樣的傑出人物。
三、梁軍反攻。韋叡乘淮水暴漲,先擊滅洲中的魏軍,再以小船載草及油膏等易燃之物,士卒冒死進逼魏軍的營柵與橋樑,柵橋一旦著火,加上猛烈風勢,魏軍只有倉皇撤出,大敗而歸。韋叡以寡擊眾,取得大勝,完全在於謀略的高明,以及執行的確切。
四、鍾離將士的反應。守將昌義之,知道魏軍已退,長圍已解,只會叫著:「更生!更生!」是什麼意思?是怎樣的心情?就如許同學所寫:「所有人都認為必死無疑所爆發的求生鬥志,成功挽回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堅守鍾離,人人以為必死無疑,沒想到韋叡居然擊敗強大的魏軍,由於堅持苦撐,他們重獲生命。「更生」二字,表達了既狂喜又得意的複雜心情,語意豐富,應屬書寫上十分高明的修辭筆法。
許同學用「不由跟著熱血沸騰」以及「深深印入我的腦中」的字樣,描述課堂的感受,可知許同學聽課十分認真,而且用心體會。這樣,「歷史」才會展現出生動精彩的景象。
再談許同學對課後閱讀的感想,也就是她所說的第二個故事。這篇見於部落格或微信公眾號上的小文,根據《通鑑》與《宋書.謝弘微傳》寫成。許同學所述及的部分僅限於弘微於謝混死後,為之治理產業一事,也是《通鑑》記載的重點所在。這件事的原委本末,也從小文中摘錄於下,謹供參閱。
東晉末年,劉裕與劉毅失和,兵戎相見,謝混支持劉毅,失敗,處死。朝廷命謝混妻晉陵公主改嫁,公主不從,朝廷下令離婚,公主把謝混家的一切交給謝弘微處理。謝混地位隆崇,有田產十幾處,僮僕千人,只有兩個女兒,年紀又小。一切事務都由弘微經理,他就像替公家辦事,一文錢,一尺布,都記載得清清楚楚。東晉結束,劉宋代立,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以其節義可嘉,還回謝氏。這時距謝混死,已有九年。老太太回到舊家,看到屋宇依然,而且修繕完備,倉廪充實,管事的人與過去無異,田產方面尚且有所增添。弘微全部交給老太太,老太太說:「謝混一生特別看重這個孩子,真是有知人之明,可以含笑九泉了。」隨著老太太一起回家的親人故舊,見到這個景象,沒有人不從心中發出讚嘆,甚至有人為之涕泣。我們要問:為什麼會流下眼淚?因為太感動了,為什麼這麼感動,因為太難得了。大家看到太多外人侵佔,家人爭奪的事例,怎麼有人像謝弘微這樣,辛苦九年,全數奉還,加上盈餘,一絲一縷都不取?謝弘微也真是太了不起了!
沒多久,老太太死了,留下鉅萬的資產,園宅十餘所,各地有事業,奴僕數百人。大家都說,室內資財,給兩個女兒,田宅僮僕,歸謝弘微,弘微一無所取。我們要問:為什麼大家認為應該這樣分配財產?大概那是當時的一般慣例吧。謝混的女婿殷叡好賭博,聽到弘微分毫不取,就奪取妻妹、姑母分得的財物,以還賭債。謝混家人受到弘微的感召,也都給了。弘微的表哥劉湛認為弘微的做法很不對,說:「天下的事,有一定的處理方式,你這樣處理,如何去做官處理民間的事?」弘微笑而不答。有人說:「謝家累世財產,給這個姓殷的賭光了,完全沒有道理。你看到了不制止,就像把東西丟到江海裡,說是自己很廉潔。你只為了要一個好名聲,弄得家用不足,這也是不對的。」謝弘微說:「親戚爭家產,這是最不好的事。今天,他們家裡的人都不說話,我有什麼立場去說些什麼,讓他們你爭我搶呢?況且,分多分少,都不至匱乏,身死之後,還能關心財產多少嗎?」
我們看到,謝家親友看不來殷叡的行為,希望弘微加以制止,似乎給了弘微很大的壓力,但弘微不改初衷,不加理會,理由何在呢?我想,弘微最重視的是不要爭奪,尤其是親戚之間,能讓則讓,只要生活無匱乏,多則多用,少則少用。家人相處,理應寬容,親情無價,最應珍惜。所以,他說:「親戚爭財,為鄙之甚」。親情重於金錢,就是他所堅持的理念。
謝混是烏衣巷謝宅的主人,他是謝琰的兒子,謝安的孫子,風格高雅,意境玄遠,風華為江左第一,儼然謝家宗族領袖。他與謝家子弟談學問,論詩文,時人稱之為「烏衣之遊」,謝家子弟如謝晦、謝靈運等皆名重一時,但謝混最欣賞的是謝弘微。
許同學讀這篇文章,初時「未覺什麼」,逐漸進入狀況,對謝弘微有了好感。不過許同學對謝弘微為謝混處理產業的事,仍不能同意他的做法,也就如同當時許多親族不同意謝弘微盡力而為,却分毫不取的行事風格。謝混女壻殷叡好賭博,欠債甚多,數額巨大,殷叡向家人索取財物還債,謝弘微亦不加制止。許同學讀了,不由沈默;何以如此,必須細思,其中必有說法或道理。想到謝弘微面對眾人責難的言辭,異樣的眼光,壓力雖大,仍然不改初衷,堅持原意,許同學方才有所了悟,「收回了自己愚昧的想法」,肯定謝弘微的處置,而且深加敬佩。許同學寫的是讀文章時,想法觀念的發展與轉折,一層一層,從事情的表面,逐漸進入人物的心中,由認識了解而產生了由衷的敬佩。我覺得,這就是讀書應有的態度與方法,唯有這樣閱讀,方能獲得真正的益處。
其實,這道題目,班上許多同學也答得蠻好,只是對史事描述稍多,自己的感受偏少,這一點與許同學有異,而多寫自己的真切感受,是我希望讀到的答案。於是,我就把許同學所寫對全班一百多位同學唸了一遍,要同學學習許同學的答卷。不,學習許同學的認真聽課,用心入進入當時的情景;以及仔細閱讀,用心體會人世的義理。
附記:這幾天看畢業班同學期末考卷,物理系四年級林佳瑩同學也寫了讀〈謝弘微〉一文的心得,頗可一閱,亦錄於下:
我學會了由古人如何待人處世,進而成為自己的處世之道。最核心的是謝弘微對待親人的方式,這個故事不僅讓我感動,更讓我重新思考以前決定在出社會後以價償還母親常唸之「養育之恩」的心態。因為體認到自己所受之親情竟是有償的,過去的我十分不開心,也不太能相信別人會無所求的愛我。但謝弘微的不計較,讓我省悟到一件事:如果我自己無法走出在愛裡計較得失的循環,我永遠也無法發現我身在愛裡,亦無法從給予中得到快樂。所以,從上半學期結束,我每週回家一次陪伴家人,彼此的距離感不再那麼疏遠,當然仍有一定的空間,不過至今我仍十分感謝能讀到那個小故事。
經常有人問:「讀歷史有什麼用?」林同學給予了一個小小的,但是很重要的答案:讀歷史,我們從故事中明白人世的道理;只要我們服膺這個道理,就會身體力行,得到感情上的慰藉。
2018年6月28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