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是一篇十多年前的訪談文稿,這些年來,我的想法沒什麼改變。近年,多次有朋友談及此小文,不無稱許;就想到放在此處,請更多的朋友參考、指教。
2017年5月7日
文:張 元
教育電台「他的教育主張」單元
播出時間:2006年2月27日 ,12分鐘。
主持人:朱台翔(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森林小學校長)
受訪人:張 元(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問:許多人對於歷史的認知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我們想知道,瞭解過去的歷史,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麼樣的關係與意義?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幫助?
答:大家都說,今天是從過去演變而來,要知道今天,就要知道過去。這個講法不是沒有道理,但這樣講,離現在近的過去就比遙遠的古代重要得多,與今天無關的過去好像都可以不知道,顯然是不夠的。
我認為,我們要學歷史,最重要的理由,是要擴大我們的生活經驗。知道過去,就是擴大了自己的經驗,西方有人說,過去就是一個外國,我們看到過去人們的種種表現,讓我們知道人生是多麼豐富微妙,多彩多姿。我們的眼界擴大了,我們的見識也會提高許多。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讓我們知道有那些事是不可以做,那些話是不可以說。相對來說,就有一些可以學習與仿効的「典範」。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深刻瞭解人世間的道理,都應該受到這些道理的指導與影響,這樣的話,個人的教養方面,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問:您可以舉例稍加說明嗎?
答:古人之中,受人尊敬的、令人感動的,不是大權在握,不可一世的帝王將相,而是一心為人民,從不想自己的人,就是那些只為人民百姓做事情、謀福利的人。有能力的人,一心一意為社會而不為自己,這個社會就會有進步、有發展。眼前的例子,孫運璿、李國鼎都是如此;遙遠的古代,也是如此。諸葛亮一心一意為四川的百姓,從不為自己,百姓感念他,後人讀到他的事情也是十分感動,欽佩不已。曹操能力極強,三十多年的經營,把一片殘破的中原,重新恢復起來。但他心中只有自己,當時人很怕他,卻不喜歡他,後來人把他當奸臣,就是從做人的道理上來評斷。
問:除了知道過去的事情之外,我們學習歷史,要學怎樣的能力呢?
答:學習歷史還有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提升我們的能力。歷史不但指過去發生的事,更重要的是指對過去的認識與理解。認識與理解過去,是要有一些程序和方法的。譬如,我們為什麼要讀這一段歷史,就是因為這一段歷史中,有我們想要探討的問題。要探討這個問題,就要找資料,從資料中再找出證據,加以推證,得到結論,回答問題。所以,這裡講到了尋找資料,利用證據,進行分析,最後做出表述,都是一些能力,學習歷史就可以訓練這些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帶得走的,是可以遷移的。人的一生之中,找有關的資料,依據證據進行分析推理,把結論作出完整清楚的表述,是經常需要做的,是各行各業都用得到的。請問:這種能力,除了歷史,有哪一門學科可以提供?這也是學習歷史對於人生的另一種相當實際的用途。
問:您剛剛說,知道過去對我們有很多用處。那麼,我們可以怎樣讓孩子對歷史有興趣,並能認識歷史呢?
答:從歷史故事中學習。每一個人都喜歡聽故事,而歷史上有趣、精彩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歷史老師一定要善加利用。講歷史故事,不是把歷史當成故事講,而是把歷史故事中的歷史意義講出來;不是只讓學生覺得歷史故事很有趣,很好玩,而是要從這些故事中進入古代世界,了解古代人物,也就是學習歷史。怎麼做呢?講完一個有趣的故事,就要問學生,從這個故事,你可以認識這些人的個性嗎?你可以認識到時代的特色嗎?你覺得精彩嗎?感動嗎?如果有,在哪些地方,說一說。要學生從這個故事中,對過去的那個時代,那些人物的作為,有一些了解與感受。只要進入過去,感受過去,就是開始了歷史的學習,也就是歷史的思考。
問:您剛剛提到了歷史的意義,能否稍作說明。
答:所謂歷史的意義,主要是講對於那個時代的認識。我們讀歷史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是要知道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人們面對怎樣的問題?他們如何處理?效果如何?他們當時是怎麼想的?人們普遍的心態如何?他們的作為,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十分傑出的表現,也會成為後世學習的榜樣。這些,就可以說是歷史的意義,也是學習的對象,至於表面的事情經過,煩瑣的制度細節,就沒有什麼意義可言了。
問:能否再請您舉一個例子,說一說學生怎麼經由故事,認識那個時代?
答:剛剛提到諸葛亮,那是一位大人物,家喻戶曉,就不談了。我想舉一個小故事說說,東漢末年,有一個小孩子,在私塾的外面哭,老師走出來問:小朋友,你為什麼哭呀?小孩子說,我父親死了,家裡很窮,讀不起書,心裡難過,就哭了。老師說,你想讀書嗎?如果你想的話,我不收你的錢,你就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讀吧!這個小孩就來這裡讀書,表現很好。我們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漢末政治紊亂,但地方上的文教事業依舊發展,人才依舊輩出。這位小孩就是與管寧齊名的邴原,也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傑出人物。我認為,這類的故事非常多,經常講給學生聽,學生在有意無意之中,就會受到感染,受到薰陶,就會得到學習歷史的好處。
問:您曾提到過,歷史教學應該「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但有不少老師卻認為要把這個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上,很不容易做得到。請您跟我們談談,有哪些具體的方法,可以帶孩子瞭解歷史。
答:老師要扮演導遊的角色。學習歷史可以看成到離我們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去玩、去遊覽,這時導遊就很重要。導遊要告訴遊客,這裡的什麼風景最美麗,什麼建築最奇特,什麼小吃最可口等等;還要說出為什麼美麗、奇特和可口的一些原因或道理。接著老師就要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些美麗、奇特的事物,同時也要學生講出一番道理。怎麼做?主要的方法就是指導學生閱讀。我們要知道,閱讀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功夫,如果只是讀教科書,那是沒有什麼功夫可言的,必須讀一些有益的教材,老師除了精心挑選外,還要加以引導。老師要告訴學生這一段的重點是什麼,最關鍵的一句話是什麼,中間是怎樣的推證等等,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如何思考歷史問題。閱讀是思考的學習,讀多了就會寫了,而書寫則是思考的練習,這也是要由老師來指導的。
問:面對不同認知能力的孩子,老師可以怎樣去瞭解孩子的認知層次,以引導他們學習歷史?
答:關於學生的能力不同,老師如何引導的問題,首先老師要對學生的認知能力有所瞭解,瞭解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課堂上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出他們答案的層次在那裡,是比較高的,還是相當淺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引導的方法就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提供閱讀材料的話,對認知能力強的學生,一開始就要他們回答問題;對能力較弱的學生,要多教一點,先替他們找出關鍵的語句,確定他們有了基本的瞭解,才問他們問題。所以,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老師一定要不斷提問題,要帶動學生的思考;能力較弱的學生在老師講述這些問題,以及同學發言討論的過程中,也可以學到很多,也可以有所進步。
問:最後,請您作一個簡單的總結。
答:歷史是認識過去的科目。進入過去的世界,看看過去人們面對的問題,處理的手法,傑出的表現,深刻的關懷,我們可以得到很多的啟發,也是非常有趣的事。
本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202期,2006年4月,頁100-1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