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依文本說故事提問題(三)南朝宋文帝寫的一封信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在位時紀綱嚴明,物阜民豐,以「元嘉之治」享譽國史。元嘉六年(西元429年),任其弟義恭為荊州刺史,總督荊、湘等八州軍事,位尊權重,文帝寫了一封信給他,載於《通鑑》卷121。
我們為了便於理解,用現代的語氣改寫此信,如下:

恭弟如晤:
        荊州是很重要的地方,你擔任刺史職務,一定要盡力做好。天下的事,家國的事,都很複雜艱難,要做到不出差錯,已不容易。安定興隆或瀕於危亡,就看我們做得好不好,我們肩頭所負職責十分沉重,怎麼可以不戒慎恐懼,臨淵履薄,深感難以負荷呢!

        你的個性略嫌偏頗急躁,想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不想做的事,拖拖拉拉,這個毛病最壞事,要想辦法改掉。西漢衛青,貴為大將軍,對讀書人很客氣,對士卒很愛護。春秋時代,西門豹性格急,設法讓自己緩一下;董安于性子慢,設法讓自己快一點,他們調整性情,做得都好。三國之時,關羽看不起手下文士,張飛不把士卒看在眼裡,結果關羽為文士所賣,張飛為士卒所殺。所以,要做好事情,個性有偏,就得調整,以上都是明顯的例證,足可借鑒。我的身體不好,一旦去世,太子年幼即位,你就是輔佐的重臣,就像周公輔佐成王,更要把事情做得合情合理。那時,天下安危,就決定於你們二人的作為了!
        你在荊州,一個月用錢不要超過三十萬,用得更少,則更好。荊州這個地方,我曾經駐守過,房舍樓臺,我都熟悉,西窗賞月,小樓聽雨的情趣,長在憶中,深知不需再添新的館閣,屋宇也不需整修裝潢。
        審訊獄囚,如果判決不當,很難更改,必須謹慎從事。所以,不要隨意做出決定,你不妨多聽聽臣下的意見,選取最高明的看法來判,大家還是會稱讚你判得好。想怎麼判就怎麼判,好像自己很英明,這是最不可取的做法。
        手裡有許多名位、官銜,不要隨便給人,尤其不可給身旁親近的人。我對身旁的人有點吝嗇,不夠大方,但大家都不認為我做得不對。你的地位高,欺負地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不會服氣;你手中有權有勢,你就要別人怕你,別人也不會服氣。這個原則你牢記心中,就不會犯了讓人不服氣的錯誤。
        公餘之暇,娛樂身心,悠遊山水,不是壞事,但不要太過分。聽聽音樂,看看歌舞,登高望遠,臨溪垂釣,未嘗不可。但是賭博、酗酒、捕魚、打獵,就
必須禁絕。用於自身的花費,要有節制,時尚的服飾,新奇的用品,都不要追趕,尤其不可帶領這方面的風潮。
        要多多引見僚佐,見面很少,交往不多,關係疏遠,無法產生親密的感情;與僚佐之間沒有感情,就無法得知他們心中的想法,很難從他們口中得到重要的訊息。民眾關心的事,也就無由得知,那麼,地方怎能治理得好!
                                                         兄字  

        第一段談的是什麼觀念?責任,對的。担任重要職務,首先想到的就是責任,地位愈高,權勢愈大,責任也就愈重。責任的觀念放在第一位,不是沒有理由的。
        第二段談的是性情或性格,沒錯;但是,文帝說「想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不想做的事,拖拖拉拉,這個毛病最會壞事。」我們也可以同意,不過,相對而言,怎樣的性情,怎樣的做事態度才是正確的?我想,做應該的事,不做不應該的事,才是一個負有重責的人必須有的做事態度,也是負有重責的人在性情上需要有所矯正、修練的地方吧。
        第三段關於生活態度,強調的是節約儉樸,重點在於樓臺館閣,夠用即可,不要增建,老舊房舍,能住即可,不需華麗。亭臺樓閣,皆在眾人眼前,不再增建修繕,是儉樸生活的最佳示範,地方官民也將勤勉不怠,生活節儉,摒除浪費,財力焉得不豐,實力焉得不強。
        第四段,關於審訊獄囚,信中旨意為何?主要是講審訊獄囚時,主事者最好集思廣益,擇善而從;不要專斷獨行,自以為是。然而,我們看到文帝的兩項理由,值得注意:一是,獄囚判定之後,很難更改,可見長官輕忽,每成寃案,遂使人民怨憤,有失民心。二是,長官若不囑咐左右發言,官員必定不會主動提議。長官輕易判案,儘管不妥,屬下心知却不會提醒,說不定還在看笑話呢。而斷獄不明,就是施政的明顯缺失。
        第五段,重要地方的最高長官,手中必有不少名位、官銜,可以隨時隨意賞賜屬下,既可獎賞有功,也可籠絡人心,若過於浮濫則必生流弊。文帝告誡,必須謹慎,尤其不可賜給身旁親近的人。身旁的人不是最應該施恩籠絡的嗎?為什麼文帝特別叮嚀不可?不妨想一想。身旁的人得到一些名義上的優遇,地位似乎陡然拔高,如果欠缺修養功夫,由於長官放縱,狐假虎威,營私舞弊的事也就層出不窮,必須未雨綢繆,嚴加預防。待屬下嚴格,不是說屬下可以欺負,要他們怕你。屬下只是怕你,心中不服,欠缺尊敬,當然不是好的領導統御。
        第六段,關於閒暇的安排,公餘之暇,調節身心,稍事遊樂,當無不可,但一要知所節制,而且要有「正當性」,即摒除賭博、酗酒、捕魚、狩獵等「不良嗜好」。我們要問:文帝未曾言及的時間安排是什麼?也就是文帝未明說,但意指明顯,希望義恭如何利用閒暇時光?可以想一想。多讀點書,增益知識,對的。就像孫權勸呂蒙讀書,呂蒙說軍中事務甚忙,無暇讀書,孫權說,我比你忙,我還讀書,你也應該善於運用時間,讀書益知,有所長進,庶幾可以負起更大的責任。
        最後,談到與僚佐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地方長官與身旁的人有距離,身旁左右不把真實的意見反應給你,長官失去了知悉民情的重要管道,與百姓之間有了隔閡,要把地方治理好,就困難多了。如何建立這個關係?方法簡單,多多接觸,一起吃個飯、喝個茶,雖然閒話家常,但也顯示長官的重視與關心,必能換得屬下的回饋。宋文帝的意思,重點是長官應多多請屬下吃飯、喝茶嗎?顯然不是,重點應該是長官對僚佐要有真心的關懷,要用真情博得僚佐的感動,使這個執政團隊緊密結合,發揮出最好的效率。
         在這封信的後面,胡三省寫了一條小注:「仔細讀讀宋文帝的這封信,我們談到南朝治世,首先想到元嘉時期,就知道理由何在了(詳觀宋文帝此書,則江左之治稱元嘉,良有以也)。」胡氏所說的仔細讀讀,如何仔細呢?把內容都記住嗎?顯然不是,而是要用心去讀,如何用心呢?最好要進入宋文帝心中,細細體會他寫出每一要點時,那種一再叮嚀的深意,而此深意之中,又盡有處世的道理在焉。所以,胡三省可以把這一封兄長絮絮道來的信,聯繫到天下大治。當然,我們也可以想到,宋文帝對其弟義恭的要求,應該也是對朝廷官員的期盼,官員重視修養,表現良好,或許也可以說是元嘉之時天下大治的原因之一吧。
        我們總結這封信的「處世之道」,可以歸納為:責任重大、態度認真、做事謹慎、生活儉樸、行為端正與待人親和六項。這六項,非但可以說是官員治事的道理,也可以說是個人立身的準則。這六項非但是身負重任的人應該遵從,就是受過教育的人,似乎也應該信守。我們可以說,任何一個人,除非有著先天的障礙,都有責任在身,不論對自己、對家人、對工作、對社會,都應感到責任的重大。人人境遇有異,職責不同,所負責任同樣重大,必須認真面對;性格偏頗,處事失當,必留憾恨。且說,人的一生,數十寒暑,瞬息即逝,為了不留憾恨,做任何事情,怎麼可以馬虎隨便?我們也應該時時想到,當今世界,人口浩繁,資源有限,有人奢侈浪費,就有人衣食不周;儉樸的生活,非但有益身心,也有助於社會的永續發展。就個人而言,謹言慎行,端莊有禮,雖然沒有什麼大成就,却受親人友朋的敬重,得到好名聲。與人交往,發諸真情,待人以誠,得人之助,更可以有所作為,貢獻社會。
        讀《通鑑》中的這一封信,請多多發揮想像力,想像宋文帝的深意,也想像胡三省的感動,如果,我們也為之動容,則更能得到讀史的樂趣與益處。

        玆附《通鑑》此信原文,謹供參照。
        天下艱難,家國事重,雖曰守成,實亦未易。隆替安危,在吾曹耳,豈可不感尋王業,大懼負荷!
         汝性褊急,志之所滯,其欲必行,意所不存,從物回改;此最弊事,宜念裁抑。衛青遇士大夫以禮,與小人有恩;西門、安于,矯性齊美;關羽、張飛,任性同弊;行已舉事,深宜鑒此!
       若事異今日,嗣子幼蒙,司徒當周公之事,汝不可不盡祗順之理。爾時天下安危,決汝二人!
    汝一月用錢不可過三十萬,若能省此,益美。西楚府舍,略所諳究,計當不須改作,日求新異。凡訊獄多決當時,難可逆慮,此實為難;至訊日,虛懷博盡,慎無以喜怒加人。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不可專意自決,以矜獨斷之明也。
    名器深宜慎惜,不可妄以假人;昵近受賜,尤應裁量。吾於左右雖為少恩,如聞外論不以為非也。
    以貴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厭;此易達事耳。
    聲樂嬉遊,不宜令過,蒲酒漁獵,一切勿為。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
    又宜數引見佐史。相見不數,則彼我不親;不親,無因得盡人情,人情不盡,復何由知事也!

                                      2016年11月25日


2 則留言:

  1. 絮絮叨叨,除了兄弟間的信任、感情與懇切寄託,更表達元嘉之治、帝王的責任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