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104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場白」介紹書單





     走進教室,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書名、出版者、出版年月。再舉起這本書,做簡單的介紹,接著唸我寫的「讀後」,再挑選書中的一段或兩段,唸給大家聽,一方面可知內容的片面,更重要的是對文字書寫的情況,留點印象。
     以下依次記載所介紹的書與我寫的讀後。


一、《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葉小燕譯,究竟出版,201411月初版,2015651刷。

     學期開始,第一本介紹的書,依往例,是從上學期期末考同學介紹給我的書中,挑選一本,這本也是。這本書的中譯本出版才半年,就印了五十一刷,這是驚人的記錄,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內容與形式都是因素。內容談的是追求幸福與人際關係,這是今天青年人最切身的問題,最需有人引導,而阿德勒的心理學,談得很中肯、明白、易懂,講得又穩健有理,如「接納自己,認識別人,貢獻他人」的觀念,沒有人會反對。至於形式上,採用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方式,年輕人的困惑引出阿德勒的觀念,年輕人的挑戰,哲學家作進一步解說,易讀易懂,不覺得沈重枯燥。
     我謝謝推薦給我的好多位同學。不過,我讀起來覺得有點辛苦,欠缺樂趣,主要是內容簡單了些,只是概念的介紹說明,阿德勒應該有些深刻的論證,限於體裁,沒能看到。至於表述手法,多舉事例,不見故事,很難進入生動優美的情境。當然,這也是作者擬定的體裁所限制。總結一句話,這是一本給年輕人讀的書,不是我這個老年人的菜。
                                         2015918日,讀畢。

二、《山居憶往----一個歷史家的臨終自述》The Memory Chalet ,東尼.賈德Tony Judt著,左岸文化,20156月。

     一個歷史學家,臨終之前,回憶自己的一生,會寫下些什麼呢?寫下自己出版了幾本大書,幾十篇,上百篇論文,在學術上做了多麼重要的貢獻等等,來表揚自己的成就、努力與才華。這樣的回憶,只能用「俗不可耐」四個字形容,讀這類回憶錄,很能讓人知道這個歷史學家的文化水準不高,讀了非但不會欽佩其人,還會懷疑歷史這門學問的意義何在。
     東尼.賈德臨終回憶,幾乎不談自己的輝煌業績,對這個學術圈子,談得很少,也是由於別的主題,偶然提到一、兩個名字。那麼,他談什麼呢?他談一生之中令他難忘的感受,以及對於自己生長、工作的社會與文化所做的深入思考,他一再提及他是六○年代的人,所以呈現濃厚的六○年代氣氛。我比他大五歲,也可以於說是六○年代的人,我似乎很容易理解他要表達的思想、概念與時代氛圍,讀來既是欽佩他的觀察深刻,分析細緻,以及表述高明,更是覺得深獲我心,倍感親切。我們那個時代已經隨風而逝,今天的年輕人未必能夠理解,更難欣賞。
也許,我們對二十世紀初的文化與社會,也是如此。
     夏德提到歷史專業的話,我也深有同感,他是這樣說的:「把我從事的專業視為一個首先依賴於事實而非『理論』的學科;而且對大部分今天被當作歷史學術的東西,抱持懷疑的眼光,照一般通行的學術慣例,我算是不可救藥的保守派。」
     這是一本很精彩的回憶錄,讀了就想找他已譯成中文的學術著作來讀。同時也聯想到中文世界的一本史家回憶錄,錢穆的《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風格十分接近,可謂東西輝映。
                                 政大書城中見到買下。2015626日讀畢。

三、《耶路撒冷的移居者》The Unlikely Settler,利皮卡.佩拉漢Lipika Pelham著,商周出版,20154月初版,6月四刷。

     讀到本書的簡介,以為是講多元文化的書,猶太人怎樣,阿拉伯人怎樣,印度人又怎樣,老實說,興趣不大。劉象新在電郵中高度評價此書,我就買來一讀。我相信象新的眼力與品味。劉象新是我的小朋友,師大特教系畢業才二年,目前在一所國中任教。象新讀書很多,因為讀得很快,她在北一女時,就很喜歡讀王夫之的《讀通鑑論》。
     果然是本有深度的好書。我們想要知道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深入的、痛苦的內在關係,應該讀此書。我們想要知道不同種族、文化、宗教背景的人,處於這樣一個相互敵視,不時衝突的環境中,人們如何因應,如何自處,要看這本書。再說,耶路撒冷是這個地區的中心,與附近的阿姆安拉、台拉維夫所構成的政治、社會、文化大環境中,人與人之間,夫妻、親子、朋友、同事之間,如何互動,牽涉到各方面的複雜因素。我們讀此書,可以對人世社會的深層面,有所理解或體會。
     內容固然重要,書寫的技巧更是成敗關鍵。作者的手法十分高明,布局結構,安排得宜,每一章中,故事的舖陳也很成功,讀來深被吸引。當然,最要緊的還是對人性的刻畫,對於內心活動的勾勒描繪,可謂細膩精緻,重要人物,栩栩如生,似在眼前,且多有動人的風姿。每讀西方記者所著之暢銷書,多見其文學性甚為明顯,應該是中文書寫者努力學習的地方。
                                                 2015年,824日,讀畢。


四、《這才是伊斯蘭國》,The Islamist Phoenix: The Islamist State and the Redrawing of the Middle East   洛蕾塔 Loretta Napoleonl 著,究竟出版,20157月初版,同月二刷。

推薦人用非常強烈的理由大力推薦這本小書,推薦文置於書末,我看完了全書,才讀到此文,我很同意,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世上事情是複雜的,不是一兩個鏡頭,一兩篇報導,可以讓人有所認識與理解,我們需要更多的資訊,閱讀深入探究後的描述,方能略有所知。我們從電視上看到伊斯蘭國斬首殺人,破壞文物,以為它是恐怖組織,非但只是看到表面,而且等於接受了媒體要我們相信的觀念。二、事情的複雜可以從一、兩件消息透露出來,伊斯蘭國何以發展如此迅速?何以吸引如此眾多世界各地穆斯林青年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應該不是恐怖組織行徑所能解釋。其中複雜幽微,正需這方面的專家,把握要點,提綱契領,用流暢的文字表述出來。
今天的世界,正在迅速變化之中,新事物的出現,有其歷史背景,我們應該認識。而變動中受苦受難的芸芸眾生,更是我們需要有所感受,多予關心的。其中必有人世間的道理,說不定那一天也會臨到我們的頭上,考驗我們的智慧與修養
                             中時「開卷」專題,2015724日,讀畢。

五、《2050科幻大成真》The Future of the Mind,加來道雄著,鄧子衿譯。時報出版。20156

讀沒多久,就感到這是一本唯物論的書,這裡的唯物論,不是指物質為本的觀念,而是物理為本的理論,只要物理上講得通,非但必能做到,而且唯我獨尊,宇宙自然,人世事務,全部包括。人的意識是什麼?研究腦就好了。對於腦的深入了解,得到很多新知,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當然是好事,沒人會反對。但是,要用反向工程,造一個有意識的人造腦,把科幻小說裡天馬行空的幻想,用物理學的理論加以解釋,把科學與幻想攪和在一起,像煞有介事地預測2050年科幻大成真,你說這是不是唯物理是依的唯物論嗎?
在宇宙與生命面前,科學家謙虛一點,會讓人感到安心一些。

六、《惡人----普通人為何會變成惡魔》Evil MEN ,詹姆士.道斯James Dawes著,梁永安譯,立緒出版,201510月。

本書是我近幾年讀過的書中,最為深刻,也最具理論性的;讀來並不覺得枯燥難耐,而是非常過癮。
這本書的形式幾乎與所有的書不同,它沒有章節,只有段落的標示符號,告訴讀者一個新的段落開始了,但段落與段落之間,仍有其關聯性,讀來仍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作者討論人類世界近幾十年來與人權人性有關的概念,如:戰爭、殘暴、罪惡、苦難、自利、利他等等,在實際事例上應該如何理解,為什麼在理解上又極為紛紜與困難。作者引用了很多社會心理學者和文學修辭學者的研究,很簡要地,也很深入地,既介紹他們的說法,也多少加以評論。最後還是歸結到倫理學的議題,也介紹了當前哲學家的一些看法。當然,近代學說有其背景依據,作者也引用了奧古斯丁和盧梭的意見,讓討論更深刻,他的觀點也更清楚。
這不是一本專談「惡人理論」的書,作者有一個切入點,一些實實在在的事例貫穿全書。那就是二戰時期在中國的日本老兵,要他們自白戰爭時期,他們本人對平民百姓的殘暴行為。這些老兵都把握機會,很真誠地說出一件又一件駭人聽聞的事,希望這些在日本國內受到壓制,不准講述的話語,有人幫他們發聲,做為自己的救贖。這些故事每一則都讓人印象深刻,但都是作為引子,引出一些概念的討論,不是全書的主體部分。
寫到最後,作者對「故事」詳加解析,這裡的故事,應該是小說的情節,與我們所說一則則的歷史故事有所不同。另外,作者提到了近年的學術轉向,不再一味帶調理性的知識,感性的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我也頗有這樣的感覺
作者自稱是美國中西部一間小型大學的文學教授,但他展現出來的學識修養,識見關懷,讓人欽佩;此書中所見的書寫功力,也是讓人欽佩。
                             中時「開卷」新書欄目,2015112日,讀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