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死神的召喚與降臨──《通鑑》記隋煬帝之死




隋煬帝,這位范文瀾稱之為「著名的浪子、標準的暴君」的帝王,是怎樣走上死亡之路?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個「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統治者,當然不會有好下場。再引范文瀾的話:「他的奢侈生活和殘虐政治愈來愈兇惡地驅迫民眾陷入死地。到後來,農民發動大起義,消滅了這個可耻可憎的浪子和暴君。」這些文字見於《中國通史簡編》隋煬帝節的第一段,先給隋煬帝一個「定位」,再詳述何以做此定位的理由。我個人對於用辭強烈的表述方式,頗為欣賞;因為很有特點,非常勁爆。問問同學喜歡這樣的書寫方式嗎?大多不表贊同;太主觀了,不習慣讀這樣的文字,大概是不喜歡的主要理由。
我們看看《通鑑》中怎樣記載煬帝的最後階段,如果不習慣閱讀文言文,不妨打開電腦,找到《通鑑》的白話譯文中的這段叙述,就能讀到整個過程的梗概。然而,我們似乎可以換一個觀看的角度,從擬想、揣測、探索主角煬帝本人的內心世界,去體會、感受這位頗有特色的人物,如何應付外在的變化,而走上了他一生的最後一哩路。

死神的召喚

大業十二年(西元616年),煬帝在大多朝臣的反對下,執意前往江都;杖殺了上書極諫的大臣,作詩「我夢江都好,征遼亦偶然」留別宮人,乘坐新建龍舟,與身旁倖臣來到江都。
江都的日子,《通鑑》以「荒淫益甚」來形容。那就是宮中立百餘房,每房居美女多人,每天一房輪流做主人,江都長官提供美酒佳餚。煬帝與蕭后,到每房飲酒,杯不離口,侍女千餘人也是喝得昏天暗地。煬帝明白,天下的動亂愈益熾烈,無以遏止;於是,一有時間,就流連於宮中的樓臺苑囿,賞玩美景,無休無止,直到夜深。煬帝的這些舉動,反映了他心中至深的憂慮,他感受到死亡的逼近,在此有限的時光,只有盡情享受。人生所餘已無幾,殘留時日要珍惜,且進生前最後酒,行樂須及時。他聽到了死神頻頻在召喚。
煬帝多才多藝,善於天文占卜,能說吳語,對蕭后說:「外面有人要殺我(外間大有人圖儂。胡三省告訴我們,吳人自稱多用「儂」字)」。他仰觀天文,看到什麼?看到了有人要殺他,命將不保。他又照着鏡子,對蕭后說:「這麼漂亮的頭顱,不知道會被何人斫掉!」也是感到死亡已不可免。蕭后問他,為什麼胡言亂語。他說:「有人一生富貴享樂,有人一生貧賤辛苦,輪來輪去,總是如此。」可見在他心中,此生即將結束,他清楚感受到死神的召喚。

死神在叩門

中原的亂事愈益擴大,多少威脅到了江都,煬帝就想先遷丹陽,再移建康。有了號稱天塹的長江作為屏蔽,較之江都之安全得多,或可遠離死神,殊不知這個決定反而引導死神更為接近。朝廷上的遷都討論,如同來到江都之前,廷臣大多不以為然,但拗不過煬帝的堅持,倖臣的附和,於是下令繕治丹陽宮室。就是這個決定,讓死神叩門的聲音,陣陣響起。
江都糧盡是遷往丹陽的理由,却引致從駕南來的「驍果」,就是跟隨煬帝的將士,也是全國最為精銳的軍隊,極大的不滿與至深的憂憤。因為驍果大多是關中人,來到江都已有兩年,最大的心願就是回家;若遷往江南,回家的最後一絲希望也告破滅,這是他們不能忍受的,也是他們必須拼死反對的。於是,有人索性帥部西走,煬帝立刻遣人追殺,但亡命西走者,依然不止。統帥驍果的將領們看到如此情景,也動了西走的念頭,他們談論眼前情況:向煬帝報告實情,可能觸怒煬帝,禍在不測;若不報告,事發之後,依法論處,不免族刑。大家討論的結果,就連深受煬帝寵信的將領司馬德戡,也決定參與西走的大計劃。而且,將士們日夜商談,公開討論。有人向蕭后報告,蕭后說,你自己去向陛下說,煬帝聽說,大怒,立刻將報告者處死,此後再也沒人向煬帝報告軍中商議的事了。我們要問:煬帝為什麼大怒,而且立刻殺人?或許只是因為他聽到了死神叩門的響聲。

死神的執行者

期盼回家的大隊人馬,需要有人率領。什麼人最為適合?煬帝在江都,儘管行事乖張,生活荒淫,但威令尚在,不可能挾持而行,只有將之除去,取而代之。什麼人最為適合,大家默認條件有三:一、官階夠高,無人不知;二、貪念不小,好名好利;三、性情愚蠢,不知名義。也就是需要這麼一個人,朝廷官員都認識,而此人可以說之以名以利,至於人人不敢的叛逆惡名,他是可以不顧的。於是一致通過,非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不作第二人想。他們去向宇文化及遊說,化及聽了,起先也嚇到了,出了一身汗,經不起遊說者再三慫恿,也就答應了。宇文化及成了死神的執行者。

死神登堂

西行大計在眾人擬議下,取得共識,可以付之實現。首先,散布謠言,說煬帝知道驍果們動念西行,準備了大量毒酒,藉慰勞之名,宴請將士,加以毒殺。於是驍果無人不怒,就連猶豫不決的人,也決定加入反叛行列。其次,安排將領們的任務,某人守某門,某人進某區,某人率多少人馬,某人在何處接應,全都安排妥當。第三,舉火為號,宣告動手。
煬帝在宮中,見到火焰沖天,問什麼事情。身旁的叛將裴虔通隨口回答,草坊失火,眾人正在灌救。燕王楊倓驚覺宮中氣氛有異,知道將有大事,從水門潛入,想去報告,但被攔下,逮捕。天還沒亮,裴虔通已率兵進入宮中,號令宿衛者外出,衛兵投杖而走者甚多。這時,遇到獨孤盛,裴虔通勸獨孤將軍看清情勢,可以袖手旁觀。獨孤盛大怒,罵他:老賊,說的是什麼話!不及披戴盔甲,率十餘人拒戰,為人數眾多的亂兵所殺。獨孤開遠帥殿內兵百餘人前往煬帝住處,請求煬帝出面平亂,無人回應,獨孤開遠為叛軍所捕,隨之釋放。煬帝早知宮中必有事端,挑選壯健官奴數百人,待遇優厚,甚至賜以宮女,以備非常。這時宮中管事的魏氏,受到叛將們收買,已將這些官奴遣出。事起倉猝,沒有一人在煬帝身旁。
煬帝知道亂事發生,換了衣服,逃向西閣,裴虔通等率兵追至,有美人指路,校尉令狐行達持刀搜索。煬帝隔了窗子看到令狐行達,問他:「你要殺我嗎?」行達說:「我不敢,只是想奉陛下回故鄉。」把煬帝扶下來,見到了裴虔通,煬帝見到他,說:「你不是跟著我多年的老臣嗎?為什麼要造反!」裴虔通說:「我不敢造反,只是想奉陛下回京師。」煬帝說:「我也要回去,正在等江上運米的船啊!我這就與你一起回去吧!」我們讀到這一段,要問:為什麼煬帝一看到令狐行達,「你要殺我吧」這句話就隨口而出?大概煬帝看到了死神的朦朧身影,不假思索,蹦出了這句積蘊心中已久的話。至於他與裴虔通的對話,則可視為明白情勢,設法拖延的應對之語。

死神入室

「捉到了!捉到了!」捉住煬帝的消息立即傳遍宮中,就要等新的領導出面處理了。眾人簇擁著宇文化及,化及嚇得渾身發抖,司馬德勘等人前來謁見,他頭也擡不起來,直說:對不起,對不起。
裴虔通對煬帝說,百官都在朝堂,請陛下出面慰勞。牽了一匹馬,煬帝不肯騎,原來是鞍與勒都很陳舊,只好換了新的,煬帝騎了上去,裴虔通牽著,走出宮門,叛變的將士見到,高聲歡呼,宇文化及見了,說:「還要這東西做什麼!趕快把他幹掉(何用持此物,亟還與手。胡注:與手,言與之毒手而殺之也)!」宇文化及固然語言粗魯,多少表示此物嚇人,威勢仍在,他執行死神命令,刻不容緩。
煬帝問:「虞世基在哪?」叛黨馬文舉說:「已經斫頭了!」大伙來到寢殿,裴虔通、司馬德勘拔出佩刀,站在煬帝身旁。煬帝說:「我犯了什麼罪,你們這樣對我!」馬文舉說:「陛下拋棄宗廟,四出遊玩,征戰不已,宮廷生活,奢侈靡爛;致使成年男子死於戰陣,老弱婦女填入溝壑,人民不能安居,生產悉遭破壞,於是盜賊處處。你又專信諂媚阿諛的佞倖小人,有錯拒改,不肯聽忠良大臣的諫言,怎麼能說無罪呢!」煬帝說:「我實在對不起百姓,至於你們,榮華富貴都是我給的,我沒有對不起你們!今天的事,是誰帶頭?」司馬德勘說:「全國的人都很生氣,何止一人!」宇文化及要封德彝上去指責煬帝,封德彝還沒開口,煬帝說:「你不是讀書人嗎?怎麼也做這種事?」封德彝十分羞愧,退了下來。這時,煬帝身旁的兒子,十二歲的趙王楊杲,嚇得大哭大叫,裴虔通一刀斫去,楊杲的血濺到煬帝身上。煬帝必然厲聲斥責,叛黨神經緊繃,情緒失控,舉刀朝向煬帝,煬帝說:「天子有一定的死法,不必用刀來斫,把我的毒酒拿來!」原來他早有準備,只是掌管毒酒的宮女俱已逃散。馬文舉就叫令狐行達把煬帝按在坐位上,煬帝解下自己的練巾,遞給令狐行達,這個煬帝在他身上看到死神身影的令狐行達動手把煬帝縊殺了。
我們在煬帝的最後一刻,沒見到他驚慌失措,卑屈求生的樣子,還是一派雍容。他承認對不起百姓,連范文瀾都沒忘了說:「隋煬帝承認對不起百姓,還算是臨死時認了罪。」可見他直到最後,心裡是明白的。他見到封德彝,只一句話就讓伶牙俐齒的封德彝啞口無言,仍然表現出極其聰敏的一面。我們可說煬帝早已知道這一天的到來,而且準備好了。

死神的面孔

煬帝每次出外巡幸,總是帶著蜀王楊秀,而楊秀此時正在驍果營中。煬帝被弒,宇文化及想立楊秀為帝,大家都不同意,就把楊秀殺了。又殺了齊王楊暕、燕王楊倓,以及宗室、外戚許多人;只有秦王楊浩與宇文智及關係很好,得免於難。齊王楊暕素來不為煬帝所喜愛,父子互相猜忌,煬帝一聽到亂事,馬上想到楊暕,問蕭后,是不是阿孩(楊暕,小字阿孩)想篡位?宇文化及殺楊暕時,楊暕以為是父親要殺他,說:「請父親不要下詔令殺我,我從來沒有對不起父親。」宇文化及就叫人把楊暕拖到大街,殺了。煬帝以為是阿孩篡位弒父,楊暕則以為是父親下令殺他,父子都不知為何人所殺。所以,我們可以說,死神的面孔,是死者看不到的。

課堂講述小記

我們用死神召喚與降臨來讀《通鑑》中煬帝之死的過程,你們喜歡嗎?沒人答腔,喜歡的同學請舉個手,只有曾修過《通鑑》課的徐淑鈴一位舉手,她上課很專心,聽得很入神。其他人都不舉手,表示這樣的講述方式過於另類,並不適合吧!可是上課的氣氛却很凝重,教室裡一點其他的聲音都沒有,同學也都專注聆聽,又怎麼說呢?這時下課時間到了,我說,下次我們接著談許善心和他母親的死,這是很讓我感動的故事,大家回去先看一看。今天就到這裡。
期中考依慣例總會出一題,要同學說說,這半個學期讀《通鑑》,最喜歡、最感動、最有印象或最不解的是哪一件、二件或三件事。我看到了八十多份卷子中,提及隋煬帝被殺的,相當不少。就舉兩位同學的答案為例。「還有隋煬帝與死神三部曲。先是死神的出現,天下盜賊紛起,他避往江都;接著死神來敲門,離開江都前往丹陽是一個致命的決定,到死神來到面前,面對叛變的將士,他的表現,以及只想知道到底是誰策劃了這場『死刑』,但却得不到答案,因為害自己走上這條道路的,一直是他自己啊!」(生命科學學士班三年級,林儀榛)「煬帝至揚州到被殺的過程,因為老師描述得實在太生動活潑,想不記得都難。隋煬帝所下的種種決定,真的就是自尋死路。我覺得不是死神來找他,是他去敲死神的門。」(化工系二年級陳思卉)
隋煬帝的死,是一個「死亡」的故事,我們講一個「故事」,應該找出故事的「架構」:因何走上死亡之路,轉折於何處出現,發展的大勢如何,呈現的氣氛如何,最後如何結束。我們會發現《通鑑》的描述有條有理,重點分明,呈現出完整的架構,大可採用。如果我們再加上一點想像,增添一個「死神」的角色,可以讓讀者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2017530日端午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